[隆眾聚焦]:關稅政策重塑貿易壁壘 聚丙烯內外擠壓破局警報拉響
導語:海外加征關稅炮聲響起,引爆全球股市及大宗商品上演戲劇性跌勢。4月2日美方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“對等關稅”,10%基礎關稅4月5日凌晨生效,另外更高關稅則集中于4月9日凌晨生效,包含美國對中國實施34%的對等關稅,對歐盟實施20%的對等關稅,對印度和日本分別實施26%和24%的對等關稅,對柬埔寨、越南實施49%和46%的對等關稅等。美國對等關稅宣布后,摩根大通將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從40%上調至60%,預計美國衰退風險為60%,引發(fā)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劇烈下跌。美方雖對周邊國家關稅政策延期90天執(zhí)行,但4月11日美方惡意對我國關稅由125%提升至145%,全球貿易壁壘更加凸顯,聚丙烯出口或將緊急突變,對加快聚丙烯產業(yè)破局形成破竹之勢!
一、政策突襲,出口美國PP縮量后有望歸“零”
1)出口美國PP歷年數據對比
數據來源:隆眾資訊 |
歷年我國出口美國PP總量占國內出口總量0.34%-2.96%,因國內PP自給率不斷提升,導致進口美國方向PP量明顯呈現震蕩下降態(tài)勢。由2016年出口美國PP占比2.96%下降至2024年出口美國占比0.34%,由此可見自2018年貿易戰(zhàn)以來,我國PP對美國出口影響量逐年遞減。2018年爆發(fā)貿易戰(zhàn),我國在2018-2020年PP出口美國占比下降0.77%。2021年因美國寒潮導致當地多家聚丙烯裝置停車,導致中東、遠東聚丙烯資源被吸收至美國及南美高價區(qū)域,出口窗口打開助推2021年出口至美方總量達到小高峰,出口美方占比小漲0.30%至1.60%。2024年5月14日美方對我國電動汽車加征100%,電池零部件加征25%關稅,注射器及針頭加征50%關稅,導致我國出口美方PP資源占總出口比例繼續(xù)下降至0.34%。關稅政策將導致出口美方PP量有望歸零。
2)歷史對比觀未來出口貿易方向轉移,出口模式轉向
數據來源:隆眾資訊 |
由近五年我國PP出口目的地數據可發(fā)現,東南亞是我國PP出口主要集中地,2024年PP出口至排名前三企業(yè)(越南、印度尼西亞、孟加拉)總量占總出口量34.70%。自2021年以來出口東南亞占比由31.63%上升至2024年占比37.70%,由此可發(fā)現國內聚丙烯出口主要方向集中于東南亞各國。而越南轉口貿易能占當地GDP三成以上,因此東南亞各國成為我國出口后轉口貿易主要集中地。
從未來看,由于美方惡意加征關稅,導致全球貿易壁壘高墻筑起,同時對我國出口聚丙烯國家也將產生極大影響,由于東南亞國家塑料制品企業(yè)擴張速度明顯,重點深化對越南、泰國、印尼等國出口,同時非洲市場戰(zhàn)略性開拓,因非洲市場是我國出口聚丙烯增速僅次于東南亞第二大出口市場,可重點開發(fā)尼日利亞、埃及、南非等工業(yè)化進程較快國家。另外中亞及中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對塑料需求量大,可重點突破。對于拉美市場則選擇性突破為主,可重點布局墨西哥市場。
二、加征關稅,國內PP成本端冰火兩重天
1)油制及PHD制成本影響
表1 油制及PDH制成本變化表(單位:元/噸)
類別 | 2024年一季度 | 2025年一季度 | 同比 |
油制成本 | 8534 | 7954 | -6.08% |
PDH制成本 | 8227 | 8223 | -0.05% |
數據來源:隆眾資訊
2024-2025年一季度成本端數據對比,油制及PDH制成本同比降幅分別為6.08%及0.05%,由于川普上位后提倡傳統(tǒng)能源增產增量觀點,助推國際油價預期偏弱。丙烷與國際油價走勢基本同步,但跌幅明顯縮小,主因我國是PHD制聚丙烯大國,對于丙烷需求量呈現逐年遞增態(tài)勢。目前我國PDH制企業(yè)已經高達990萬噸,多數企業(yè)對于進口丙烷處于高度依賴狀態(tài),尤其北美及中東丙烷是我國PDH制企業(yè)主要進口來源國。
由于關稅加征落地,國際油價快速跌勢,令聚丙烯成本端支撐急劇下行,油制企業(yè)利潤得以修復。而對于從海外進口丙烷企業(yè)則形成極大影響。
2)PDH制企業(yè)全國占比及丙烷企業(yè)美方采購占比統(tǒng)計
數據來源:隆眾資訊 |
目前國內PDH制聚丙烯產能990萬噸,占全國聚丙烯產能22%,已經成本僅次于油制產品占比排名第二大類別。未來PDH制企業(yè)或存成本高企,企業(yè)或存降負荷減產停車現象以規(guī)避風險。目前統(tǒng)計到國內PDH制企業(yè)丙烷來源來自美方企業(yè)產能高達755萬噸,占PDH制企業(yè)總產能76.26%,以東華能源、福建中景、青島金能科技及寧波金發(fā)等PDH制企業(yè)均有從美國采購丙烷。
3)不同原料產品加征關稅后續(xù)預測
目前加征關稅影響類別最為明顯的以PDH制企業(yè)為主,由于關稅政策落地或將影響PDH制企業(yè)成本,基于目前國內PP售價連年跌勢下,企業(yè)盈利水平再度下降,企業(yè)為保證既定利潤,存在停產降負荷以緩解自身壓力可能。
三、關稅加重貿易壁壘 ?終端制品承壓加重
表2 2024年我國出口美國塑料制品相關數據統(tǒng)計表(單位:億元)
指標名稱 | 出口美國金額 | 出口占比 | 我國出口總額 | 對美國出口依賴度 | |
塑料 | 236.68 | 5.25% | 1412.12 | 16.76% | |
玩具 | 268.88 | 5.96% | 824.11 | 32.63% | |
車輛 | 203.41 | 4.51% | 2160.68 | 9.42% | |
光學、醫(yī)療設備 | 125.63 | 2.79% | 723.99 | 17.35% | |
其它 | 3675.24 | 81.49% | 23088.01 | 60.17% | |
合計 | 4509.84 | 100% | 28208.91 | 15.99% | |
數據來源:隆眾資訊
出口方面,中國商品出口美國今年面臨54%的綜合稅率(包括此前20%的芬太尼相關關稅和新增34%的“對等關稅”),如果算上2018年貿易戰(zhàn)以來美國對我國平均關稅提高到19.3%,覆蓋美國自我國進口約66.4%的商品,美國對中國的綜合關稅可能達到104%。與PP相關制品主要集中于塑料、玩具、車輛及部分醫(yī)療設備,但這些出口對于美國依賴度僅在9.42%-17.35%,玩具類出口相對較高對美國出口依賴度高達32.63%。
2)未來下游制品企業(yè)何去何從
加征關稅對于下游制品企業(yè)未來影響則直接體現在,成本抬升競爭力削減,典型影響制品集中于塑料家居用品、包裝材料、汽車塑料件等,制品企業(yè)加工廠轉移將成為暫時方向,但企業(yè)轉移生產基地將增加初始投資成本(東南亞成本高于國內30-40%)及物流倉儲費用成本(海外倉運營成本增加15-20%),因此此輪加征關稅將我國制品出口陷于難以抬頭境地,目前唯有提高國內制品中高層次品質及擴大內需,同時加大與周邊國家貿易關系提升,以維持國內制品需求。
四、聚丙烯突圍策略
1)內銷加碼,瞄準基建(管材)、新能源車(改性PP)等政策紅利領域;頭部企業(yè)啟動“保價限產”協(xié)議(如降負荷10%)。
2)高端替代:加速鋰電池隔膜、茂金屬等專用料研發(fā),替代進口。
3)市場轉移:通過RCEP零關稅出口東盟(如越南、泰國需求年增8%)。開拓中東、非洲等新興市場(需解決物流與付款風險)。
六、聚丙烯行業(yè)需及時“止血”與“輸血”及未來發(fā)展前瞻
加征關稅落地對我國聚丙烯行業(yè)短期形成沖擊,企業(yè)需采取止血(減少損失)與輸血(增強競爭力)策略,同時把握陣痛期與轉型窗口,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止血策略:轉移出口市場及轉口貿易解決,加大對東南亞(越南、印尼、泰國)、非洲(尼日利亞、埃及)、拉美(墨西哥、巴西)等非洲、美洲市場開拓。
轉口策略:通過越南、墨西哥等第三國加工轉口,規(guī)避美國關稅(如墨西哥對美出口仍享USMCA優(yōu)惠)。建立海外倉(如土耳其、迪拜)降低物流成本,提高交貨效率。
輸血策略:發(fā)展高附加值產品:茂金屬PP、高熔體強度聚丙烯、發(fā)泡聚丙烯等高端產品(利潤率比普通PP高20%+);車用改性PP(新能源車輕量化需求,2025年市場規(guī)模預計超500萬噸)。食品級透明PP(替代PET,用于高端包裝)。
聚丙烯行業(yè)已經進入破局關鍵期,本身聚丙烯供需失衡模式進入焦灼期,面對全球經濟形勢風云突變下,海外加征關稅無疑是雪上加霜,令我國原本過剩聚丙烯資源出口再加枷鎖。成本端影響則主要來自丙烷成本抬升,陸續(xù)導致該類別企業(yè)因利潤被擠壓被迫降負荷停產增多。另一方面需求端,塑料汽車零配件及醫(yī)療器械、鋰電池等制品出口承壓加重,制約下游制品訂單,導致自下而上產品供需端壓力凸顯。短期聚丙烯行業(yè)供需端因內外壓力雙重擠壓,市場進入疲態(tài)弱勢下行局勢,長期在國家針對性政策引導下,市場困境或將能得以緩解。
?
?